聯系我們:
中國古代書院肇創于唐,繁盛于宋元,歷明清而不衰,續千年之久。迄至近代,才逐漸為新式學校教育所取代。在上千年的發展進程中,書院文化內涵豐富、博大精深
位于太行山以東、黃河下游、東海之濱的山東半島,是聯結華北、華中、東北的樞 紐,歷代兵家角逐爭雄的戰略要地。春秋戰國時代,它是齊、魯等國建都立業的地方, 曾以“齊魯之邦”而著稱于世。
白彥戰斗(1940年3月):一一五師為鞏固和擴大以抱犢崮山區為中心的魯南根據地,一九四O年初,南下郯(城)馬(頭)平原,攻克郯城。三月間,復揮師費西地 區,與敵三次爭奪重鎮白彥
國民黨政權魚龍混雜,什么人都有。有進步的,中間的,頑固的,也有漢奸、特 務,五顏六色,不一而足。我們的方針是,團結進步勢力,爭取中間勢力
謹以此獻給我們火紅的青春和難忘的軍營!
實施齊魯紅色文化工程是省委、省政府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,著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出的一項重大部署。按照省委《關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
抗日戰爭爆發后,1937年9月25日,中共中央、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發出“全華北黨(包括山東在內),應組織發動抗日武裝起義,創建自己的武裝,開展游擊戰爭”的指示,中共中央北方局也發出“每一個共產黨員
1938年12月27日,中共決定成立八路軍山東縱隊,以統一指揮山東各地起義武裝(不含冀魯邊及魯西北地區),隸屬集總。轄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、八、九、十二支隊,挺進支隊,隴海南進支隊,蘇魯人民抗日義
937年7月7日,日本帝國主義蓄意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,悍然發動了侵華戰爭。在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機關頭,中國共產黨勇敢地擔負起抗日救亡的歷史重任。
泰安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館(博物館) 魯ICP備13030504號-1